媒体消息惊人:国际市场油价飙升,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份原油期货价格6月6日收盘时创下每桶138.54美元的新高,涨幅过10美元,创下单个交易日最大升幅。
市场分析师认为,近日油价飙升,主要因素有三:美元走低、以色列高官的战争言论、摩根士丹利调高原油价格预期。美元走低不说了,那是世界公认的导致国际油价攀升的原因。可让人不解的是,其他两个因素怎么也影响油价?
以色列高官发出所谓战争言论,不过就是以色列副总理兼运输部长沙乌勒·莫法兹通过以《新消息报》,说了一句“如果伊朗继续实施旨在发展核武器的计划,我们会加以攻击。制裁没有效果,为阻止伊朗核计划而实施攻击将不可避免”。对伊朗,美国尚且感到头痛,何况能力有限、国内又颇不安定的以色列!显然,一句战争言论成油价飙升原因,缺少说服力。
再看摩根士丹利调高原油价格预期。据说,美国最大的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一位分析师奥尔·斯洛尔预计,7月4日之前,国际油价可能上涨至每桶150美元,原因是亚洲需求在中东原油出口中所占比例上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不能排除作为国际石油期货的大炒家和大赢家,摩根士丹利不断发出关于油价的预测是为从中牟利。但是,市场分析,根本依据是市场供求基本面。离开了市场基本面,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们纵有再大的本事,又焉能变戏法般把油价从天上拽到地下,或从地下捧到天上?显然,国际油价飙升的根本原因,难以归结为某一个或几个炒家的价格预期。
诚然,以色列高官发出所谓战争言论,摩根士丹利调高原油价格预期,在石油期货交易中完全可能成为考虑的随机因素,但国际油价轻易就受偶然因素的影响,是不是也太似惊弓之鸟?
国际油价缘何成“惊弓之鸟”?背后显然有更起作用的因素。其一,世界石油需求快速增长,加剧供求失衡。可以预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石油需求上升是一个大趋势。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到201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将达9000万桶,2030年将达1.21亿桶,此间石油需求年增长率预计可达1.6%。但石油作为化石能源,开采具有不可逆性,开采一点就会减少一点。目前世界主要油田已经慢慢衰老,占世界产油量20%的大型油田都已年过半百,有的油田甚至二战时期就已被发现开采,现在产量已逐渐衰减。而全球新发现的石油储量,又赶不上开采量增长速度,产能不足,后备储量日益减少,增产乏力,这决定了供求的基本面将长期紧张。
其二,美国为战略利益,在世界石油供求体系中暗中“操盘”。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在二氧化碳排放上坚持不作为,造成美国对石油的依赖有增无减,由之成为全球第一石油消耗大国,人口不到世界5%的比例,却占用了25%的能源,年人均石油消费约3.28吨,是中国人均水平的10倍以上。这种没有抑制的需求,显然是世界油价持续上涨的基础。再者,美国次贷危机之下持续降息,弱势美元政策放任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导致流动性泛滥,投机资金大量涌向具有炒作价值的石油期货,不但推高国际油价,而且导致以美元计价的石油实际价格下降,使得石油输出国在出口石油与进口商品两方面都遭受损失,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石油输出国为减轻压力,必取限产提价举措,油价高企因此成为常态。
偶然决定于必然,偶然中有必然。油价飙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世界进入高油价时期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对之,能源需求必随经济发展而增长的中国,当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应对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