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钻出几个蛇曲井,再将小矿穴连通起来。他们在蛇曲井中安装智能装置,即传感器,然后通过岸上计算机远程控制,调整每个矿穴石油流量。目前每口蛇曲井产量相当于3口普通油井,这使公司开采成本降低超过45%,每天产油近7万桶
●许强君
从文莱西部出发飞行20分钟后,直升机降落在建于蓝色海水之上的石油钻井平台。身着红色连体工作服的钻井工人正在甲板上奋力抢修卡在井口里的钻杆,发电机和旋动钻杆传来的隆隆声震耳欲聋。这片海上区块由壳牌文莱公司负责开采。“我已经干了22年钻井,这里是我所见过的最具挑战性的一个区块。”该钻井平台钻井负责人彼得·斯宾塞感叹道。
新技术应对复杂老油田
早在1975年,壳牌就发现这块名为ChampionWest海上石油区块,但没想到,这个海上石油区块给公司钻井技术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ChampionWest探明储量高达5亿桶石油,由壳牌文莱石油公司与文莱政府各持有50%股份。然而,30多年来,该区块却一直处于未充分开采状态,主要原因是石油稀疏地分布在海床两英里以下的数百个小型矿穴中,因而造成极高的钻井成本。
“这里有着世界上最复杂的地质结构,但这并没有难住我们。”壳牌文莱公司项目总指挥布丽奇特·戴尔派恩表示。经历数次开采的失败尝试后,壳牌工程师们终于在2005年发明自称是业内首创的开采方法。他们在海床下数英里处水平方向钻孔,经过蜿蜒迂回,精确地到达离计算机建模目标仅仅几英尺的地方。戴尔派恩将这种井称为蛇曲井,公司先钻出几个蛇曲井,再将6个小矿穴连通起来。他们在蛇曲井中安装智能装置,即传感器,然后通过岸上计算机远程控制,调整每个矿穴石油流量。如果过多的气体或流体流入某一区域,工程师们便可以封闭该段并保持其他部分油井的正常工作。
如今ChampionWest作为壳牌的海上示范油田,已经成为其世界范围内的操作样板。壳牌计划在包括阿曼、北海和尼日利亚等全球20个左右的油田,引入类似的钻井技术。利用这种智能技术,壳牌希望能获得传统开采方式两倍以上的石油。从目前开采情况看,每口蛇曲井的产量相当于3口普通油井,这使公司的开采成本降低超过45%。公司计划明年投资15亿美元,钻探20口蛇曲井,并寄希望最终能生产3亿桶石油。
远程钻井操控技术的运用,可减少公司20%日常运作开支,同时还可以实现风险控制,确保员工仅在近海平台作业。“壳牌正在开发的技术,对于实现资产价值最大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剑桥能源研究协会的技术专家贾德森·雅各布如是说。
每天产油近7万桶
文莱海上复杂区块开发,将壳牌推上老油田再开发风潮的前沿。由于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家对国际石油公司纷纷采取产业收缩政策,壳牌及其竞争对手便将目光盯住自己现有的油田,希望通过新技术,实现老油田二次开发。
与文莱政府良好的关系,帮助壳牌把此处当做测试新技术的试验田。身为壳牌元老的壳牌文莱石油公司总监格雷厄姆·亨德森和壳牌开采与生产执行总监马尔科姆·布林迪德,每年都会拜访文莱政府高级官员,与他们一同视察公司并确保合作关系的稳定。壳牌在文莱的石油产量,几乎占文莱60亿美元石油出口总收入的90%以上,并且,壳牌还是该地区主要能源供应商,因此文莱政府官员十分愿意为其新技术埋单,以便能使本国老油田能持续保证产量。“这种态度对我们十分有利,有了东道国支持,我们就能让老油田焕发青春。”壳牌文莱石油公司东部油田项目负责人彼得·斯莱比说。与当地政府良好的合作关系,使壳牌在文莱业务上表现强劲。目前在壳牌文莱石油公司3000名员工中,约有30%是从东道国招聘的。
壳牌文莱石油公司员工大多数生活在热带雨林旁边安静的居住区内,那里有无数黑色犀鸟栖息在树上,脾气暴躁的巨蜥潜伏在花园中等待着家养的小动物成为它们的美餐,而被昵称为“点头驴子”的旧式抽油机,仍在离整洁平房和公寓楼不远的地方不知疲倦地上下摆动。
开发ChampionWest油田并非一帆风顺。虽然工程师们开发了先进的计算机建模技术进行钻探,但毕竟工程在海底下延绵数英里,这极大地限制了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应用。最近,一条穿进新开井下的钢质衬条,在距井底600英尺处出现了断裂。“我能想象这种情况,钻头就好比在推着煮熟的‘意大利面条’前进。”ChampionWest项目总指挥戴尔·派恩比喻说。
总体看来,新技术应用正在得到回报:ChampionWest每天产油近7万桶,这相当于壳牌文莱石油公司全部产能的1/3,此外,在该油田开采的8口蛇曲井中,有5口已经变成产量大户。得益于油井产量和高油价,派恩表示,先前用于新技术的资金支出,已在2007年12月开始产油的几个月内收回。